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安君有几个,以及武安君是什么爵位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秦灭六国时,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?
- 秦国历代名臣名将
- 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?
- 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称号是什么,封谁谁死,简直是未解之谜?
- 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?
-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被封为武安君?他们有什么功绩?
Q1:秦灭六国时,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?
1、王贲
王贲,生卒年不详,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,秦朝著名将领,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。
公元前226年,王贲大败楚军,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。公元前225年,王贲水淹大梁,灭亡魏国。公元前222年,王贲夺取辽东,灭亡燕国,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。公元前221年,灭亡齐国,自此秦国统一六国,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。公元前219年,王贲随秦始皇东巡。其后事迹不详。
2、李信
李信,生卒年不详,字有成,槐里(今陕西咸阳兴平东)人,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。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。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,先是一路凯歌,后被楚将项燕大败。
秦王政二十一年(前226年),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,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,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(故治在今北京市)坚守。不久,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,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,李信率军紧追不舍。
代王赵嘉致信给燕王喜说:“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,是想得到太子丹。如果大王能杀太子丹献给秦王,燕国就能保住。”燕太子丹逃到衍水(今辽宁太子河),当时李信带着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。
此时燕王喜派人斩杀燕太子丹,并将其首级献给秦国,但李信与王贲却没有停止进攻,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。至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年),秦军俘虏燕王喜,燕国灭亡。
3、蒙毅
蒙毅(?―前210年),秦朝时期的将军,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。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,蒙家三代蒙骜、蒙武、蒙恬与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,出生入死,夺得了几十座城池。
为秦始皇统一中国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蒙毅在内为秦始皇出谋划策,被誉为忠信大臣。蒙毅、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,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,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,官拜上卿。
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,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,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。秦二世继位后,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,被秦二世囚禁杀害。
4、王翦
王翦(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),关中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,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,消灭燕、赵;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。
王翦是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县)人,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推演,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,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。少年时就喜欢军事,侍奉秦始皇。
秦始皇十一年(前236年),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,王翦领军只十八天,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,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,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。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,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。
5、白起
白起(?—公元前257年),《战国策》作公孙起,战国时期秦国郿县(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)人,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、秦国名将,兵家代表人物。
白起善于用兵,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——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。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,攻陷楚国国都郢城。
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,功勋赫赫。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歼灭近百万敌军,被封为武安君。
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、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、统帅,《千字文》将他与廉颇、李牧、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,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秦朝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秦始皇
Q2:秦国历代名臣名将
1、白起
白起(?—公元前257年),芈姓,白氏,名起,郿邑(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)人。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、“兵家”代表人物。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。
熟知兵法,善于用兵,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。辅佐秦昭王,屡立战功。伊阕之战,大破魏韩联军;伐楚之战,攻陷楚都郢城。长平之战,重创赵国主力。
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受封为武安君。功高震主,得罪应侯,接连贬官。秦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年),赐死于杜邮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、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、统帅,白起与廉颇、李牧、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,名列武庙十哲。
2、王翦
王翦(生卒年不详),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。
少时喜欢军事,随侍秦王嬴政。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,扫平三晋地区。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,消灭楚国。
联同儿子王贲,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。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,与白起、李牧、廉颇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
司马迁《史记》认为:王翦作为秦国将领,平定六国,功绩卓著,被秦始皇尊为太师。可惜,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,巩固国家根基。和白起比较,可谓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

3、司马错
司马错,生卒年不详,少梁(今陕西韩城南)人。战国时期秦国名将,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,历仕秦惠文王、秦武王、秦昭襄王三朝。
早年学习纵横家。曾跟相国张仪有过争论,主张“得蜀即得楚”。秦惠文王九年(公元前316年),率军灭亡蜀国,平定陈庄之乱。
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280年),率军南下东攻楚国,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(今湖北西北部)之地。其后事迹不详。
4、王龁
王龁(?-公元前244年),亦作王齮,号信梁,战国末期秦国将领,王龁经历三代秦王,为秦国宿将。
公元前260年,长平之战中,白起为上将军,王龁为副将,大败赵国。公元前259年,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。公元前258年,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,但未能攻克,楚、魏联军大败秦军。
公元前257年,王龁继续攻打邯郸,但依旧未能攻克。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,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,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。
不久王龁进攻汾城,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。公元前247年,王龁攻克上党各城,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。公元前244年,王龁去世。
5、章邯
章邯(?―公元前205年),秦朝著名将领,上将军。秦二世时任少府,为秦朝的军事支柱,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)九月,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,屡战屡胜。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,迫陈胜遁走。
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、田儋、项梁,移师渡河攻赵。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,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,随项羽入关。
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秦人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,分别为雍王、塞王、翟王,号称“三秦”。
楚汉战争中,章邯在汉王元年(前206)八月,与刘邦军屡战不利,退保废丘(今陕西兴平东南)。汉王二年(前205年)六月,城破自杀。
Q3: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?
战国时期有三位武安君,分别是赵苏秦、秦白起、赵李牧。最著名的武安君自然是白起了。
关于秦国白起“武安君”的由来。《史记》卷五《秦本纪》记载:“二十九年,大良造白起攻楚,取郢为南郡,楚王走。周君来。王与楚王会襄陵。白起为武安君。”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认为“武安君”得名由来是“言能抚养军士,战必克,得百姓安集,故号武安”。却接着说明战国武安“故城在(潞)(洺)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。七国时赵邑,即赵奢救阏与处也。”这里仿佛说白起武安君既有封号,也有封地,封地不在白起所拔楚地附近,却在不属于秦国国土的赵国武安。诸祖耿《战国策》注引崔适曰:“秦亦以是明封白起,但有名号耳,无封邑”,又“白起为武安君是名号侯之滥觞也,无封邑但有名号而已”。
至于苏秦、李牧的“武安君”封号及封地,与赵国或赵武安有着密切关系。《战国策》卷三:“(苏秦)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言,赵王大悦,封为‘武安君’,受相印。”诸祖耿注:“赵先以封苏秦,后又以封李牧。”“苏秦封武安君,盖其食邑也。”苏秦的封君不临土不治民,只是收取税赋,如同一般官僚的禄田。李牧的武安君名号才是实至名归的,是既有封君,又有封地。
汉高祖刘邦曾与群臣评论三个武安君,到底谁更贤明?高皇帝谓群臣曰:“吾少也贱,尝习于战国而未竟也。夫三武安君敦贤?”
高帝身边的辩士陆贾称赞了武安君苏秦,陆贾称赞苏秦以三寸之舌,不假尺棰寸兵而西胁秦。舞阳侯樊哙则不认同陆贾的说法,他赞扬的是白起,樊哙称赞白起战功丰硕,认为自蚩由以还,未有如此战绩。季布则赞扬了李牧,季布称赞李牧率领当时赵国弱兵,北摧胡人,西遏强秦,扭转局势,反弱为强。
三个武安君在历史上各有开创建树之功,陆贾、樊哙、季布三人也皆就自己的特长与境遇发论,难分高下。高帝最后赞赏季布的看法:“善夫!季将军之言,将矣。”
Q4: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称号是什么,封谁谁死,简直是未解之谜?
武安君这个称号简直就是“封谁谁死”。这一个称号可以说是所有武将的最高职称了,也是他们终生的向往。这种称号也只有在各国战乱的时候才会被各国君王封给手下大将,因为这代表着这个将领杀敌无数,以一个人的文治武功镇压了其他国家。
提起武安君大家都会想到白起,确实他这一任武安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。他所有的战争都是以胜利告终的,从来没有失败过,简直就是开挂了。同时他也是最恐怖的一位将军了,他坑杀了40万俘虏,虽然有很多理由,但是他的狠心是不可否认的。
可能也正是因为白起这样的表现,才会给他带来那样惨的结局。虽然他这样做全都是为了秦国,但是秦昭王不可避免的对他产生了想法,最后他更是被范雎这个小人害得自杀身亡。
当时另外一位被封为武安君的还有楚国的项燕,可惜当时白起比他早出生了一段时间,而且早就已经自杀身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不然两人可以比一比,到底谁才是最厉害的武安君。想想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多么厉害,但是他派了几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,却还是被项燕带领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,只能战败回了秦国。
也正是因为这次战败,秦始皇更加的重视楚国了,他派了大将王翦举全国之力攻打楚国。这一次项燕无可奈何了,毕竟双方相差太大了。而作为楚国武安君的他,根本不可能投降,只能选择自杀。剩余几位武安君下场也挺惨的。
Q5: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?
中华民族从创立以来从黄河流域一小部落,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第一,土地第三的大国。靠的不仅是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”海纳百川的情怀,也靠着“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”的军威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神。
第一“武安君”白起
说起“武安君”白起大家从 武安 二字可以看出,他的军功有多大。一生大大小小70余战,杀得关东诸侯闻风丧胆,在“长平之战”中更是让“人屠”之名传遍天下。
第二“冠军侯”霍去病
霍去病作为汉军破击匈奴的核心人物,创造了超时代战法“闪电战”,纵横漠北用匈奴的战术来击败匈奴人。“冠军侯”之名永远是匈奴人的噩梦,匈奴人悲哀的唱到“失我焉支山,令我妇女无颜色。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”,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的军功达到顶峰,追击匈奴一千多里,来到如今贝加尔湖地区,“封狼居胥”而还。
第三“光武帝”刘秀
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打仗的皇帝可能就是这位“光武帝”了,在昆阳之战中他在内无兵源外无援军的情况下,用本部3千多人硬是击败了王莽的百万大军,此战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
第四“武悼天王”冉闵
在那个中原四面皆财狼的时代,中原汉族人被当成“两脚羊”被吃的快灭种的时候。冉闵出现了,作为军人出身的皇帝,以雷霆手段沉重打击了塞外入侵中原之游牧民族的嚣张气焰,在百年战乱中挽救了数百万汉族百姓的生命,保护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,对汉人来说,他是毋庸置疑的战神。
第五“白袍将军”陈庆之
陈庆之字子云,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。打仗喜欢骑马白马穿素衣,因此被称为白袍将军。公元529年,梁朝名将陈庆之率7000部队进攻北魏,创造了140天打下32座城、击败50余万敌军的神话。这个堪比“光武帝”刘秀的战绩被誉为奇迹。如此军功古今有几人?
第六“汾阳郡王”郭子仪
说起郭子仪就不得不说“安史之乱”,那一次叛乱几乎就把唐朝送进坟墓。家贫出孝子,乱世现忠臣。郭子仪就是在这个时候接手唐军平乱,靠着个人军事能力,挽救了唐王朝。后来吐蕃趁唐朝虚弱攻破长安,又是郭子仪只生前往回纥借来援军打退了吐蕃,光复长安,他对唐朝简直有再造之功。如此军功恐怕也是多数人难以企及的。
第七“精忠报国”岳飞
“壮士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,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代战神岳飞横空出世。他坚持抗金,带领军队在10多年里与金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,战无不胜。1140年,他派兵北伐,先后在郾城和颍昌大败金兀术的“铁浮屠”和“拐子马”,进军朱仙镇。可就在“直捣黄龙”之际被十二道金牌诏回。1142年1月,岳飞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被朝廷杀害于风波亭。
第八“抗倭名将”戚继光
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屡遭倭寇洗劫,倭寇杀人放火无恶不作。不过明朝政府也拿倭寇束手无策,主要是因为倭寇极其凶猛。有时十几个倭寇就敢横行州府,官军与之交战败多胜少。直到戚继光的到来,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战法。独创“鸳鸯阵”,倭寇对上鸳鸯阵阵就像遇到了克星。几次交手“戚家军”几乎无一伤亡,而倭寇却死成了串。戚继光治倭几年时间,把明朝东南沿海的大患彻底拔出。让日本直到三百多年后才敢再来横行中华。
第九“天炉”薛岳
薛岳原名薛仰岳,字伯陵,绰号“老虎仔”,广东韶关人。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 一级上将。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,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,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,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。战后薛岳一直活了103岁,可为长命百岁。
第十“横刀立马”彭元帅
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。彭德怀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,从红军时期就担任军团长,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,亲自指挥了“百团大战”,极大的打击了日寇。解放战争以3万人对抗胡宗南20几万大军。彭总最让人称道就是“抗美援朝战争”,让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军之力独抗联合国十七国联军,打出了中国的军威,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,打出了新中国本土60几年的和平。可以说他就是新中国的“战神”!
Q6:历史上有哪几个人被封为武安君?他们有什么功绩?
武安者,以武功治世、威信安邦誉名!最早出自西周,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“武安”,武安君亦如此,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。“君”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。《仪礼?丧服》篇讲:“君,至尊也。”郑玄注:“天子、诸侯及卿、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”唐贾公彦又疏道:“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。”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,一是据有土地;二是属有臣子。白起数立战功,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。《正义》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:“言能抚养军士,战必克,得百姓安集,故号武安。”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,赵王谓“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”,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。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,曾击败名将李信,大挫秦师,但生不逢时。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。苏秦为合纵长,并佩六国相印。回到赵国后,赵王封他为武安君。
关于武安君有几个和武安君是什么爵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武安君有几个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温度5~17°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安君有几个,以及武安君是什么爵位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秦灭六国时,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?
- 秦国历代名臣名将
- 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?
- 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称号是什么,封谁谁死,简直是未解之谜?
- 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?
-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被封为武安君?他们有什么功绩?
Q1:秦灭六国时,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?
1、王贲
王贲,生卒年不详,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,秦朝著名将领,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。
公元前226年,王贲大败楚军,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。公元前225年,王贲水淹大梁,灭亡魏国。公元前222年,王贲夺取辽东,灭亡燕国,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。公元前221年,灭亡齐国,自此秦国统一六国,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。公元前219年,王贲随秦始皇东巡。其后事迹不详。
2、李信
李信,生卒年不详,字有成,槐里(今陕西咸阳兴平东)人,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。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。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,先是一路凯歌,后被楚将项燕大败。
秦王政二十一年(前226年),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,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,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(故治在今北京市)坚守。不久,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,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,李信率军紧追不舍。
代王赵嘉致信给燕王喜说:“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,是想得到太子丹。如果大王能杀太子丹献给秦王,燕国就能保住。”燕太子丹逃到衍水(今辽宁太子河),当时李信带着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。
此时燕王喜派人斩杀燕太子丹,并将其首级献给秦国,但李信与王贲却没有停止进攻,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。至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年),秦军俘虏燕王喜,燕国灭亡。
3、蒙毅
蒙毅(?―前210年),秦朝时期的将军,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。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,蒙家三代蒙骜、蒙武、蒙恬与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,出生入死,夺得了几十座城池。
为秦始皇统一中国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蒙毅在内为秦始皇出谋划策,被誉为忠信大臣。蒙毅、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,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,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,官拜上卿。
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,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,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。秦二世继位后,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,被秦二世囚禁杀害。
4、王翦
王翦(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),关中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,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,消灭燕、赵;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。
王翦是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县)人,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推演,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,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。少年时就喜欢军事,侍奉秦始皇。
秦始皇十一年(前236年),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,王翦领军只十八天,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,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,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。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,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。
5、白起
白起(?—公元前257年),《战国策》作公孙起,战国时期秦国郿县(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)人,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、秦国名将,兵家代表人物。
白起善于用兵,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——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。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,攻陷楚国国都郢城。
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,功勋赫赫。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歼灭近百万敌军,被封为武安君。
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、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、统帅,《千字文》将他与廉颇、李牧、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,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秦朝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秦始皇
Q2:秦国历代名臣名将
1、白起
白起(?—公元前257年),芈姓,白氏,名起,郿邑(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)人。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、“兵家”代表人物。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。
熟知兵法,善于用兵,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。辅佐秦昭王,屡立战功。伊阕之战,大破魏韩联军;伐楚之战,攻陷楚都郢城。长平之战,重创赵国主力。
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受封为武安君。功高震主,得罪应侯,接连贬官。秦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年),赐死于杜邮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、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、统帅,白起与廉颇、李牧、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,名列武庙十哲。
2、王翦
王翦(生卒年不详),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。
少时喜欢军事,随侍秦王嬴政。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,扫平三晋地区。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,消灭楚国。
联同儿子王贲,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。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,与白起、李牧、廉颇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
司马迁《史记》认为:王翦作为秦国将领,平定六国,功绩卓著,被秦始皇尊为太师。可惜,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,巩固国家根基。和白起比较,可谓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

3、司马错
司马错,生卒年不详,少梁(今陕西韩城南)人。战国时期秦国名将,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,历仕秦惠文王、秦武王、秦昭襄王三朝。
早年学习纵横家。曾跟相国张仪有过争论,主张“得蜀即得楚”。秦惠文王九年(公元前316年),率军灭亡蜀国,平定陈庄之乱。
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280年),率军南下东攻楚国,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(今湖北西北部)之地。其后事迹不详。
4、王龁
王龁(?-公元前244年),亦作王齮,号信梁,战国末期秦国将领,王龁经历三代秦王,为秦国宿将。
公元前260年,长平之战中,白起为上将军,王龁为副将,大败赵国。公元前259年,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。公元前258年,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,但未能攻克,楚、魏联军大败秦军。
公元前257年,王龁继续攻打邯郸,但依旧未能攻克。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,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,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。
不久王龁进攻汾城,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。公元前247年,王龁攻克上党各城,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。公元前244年,王龁去世。
5、章邯
章邯(?―公元前205年),秦朝著名将领,上将军。秦二世时任少府,为秦朝的军事支柱,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)九月,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,屡战屡胜。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,迫陈胜遁走。
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、田儋、项梁,移师渡河攻赵。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,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,随项羽入关。
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秦人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,分别为雍王、塞王、翟王,号称“三秦”。
楚汉战争中,章邯在汉王元年(前206)八月,与刘邦军屡战不利,退保废丘(今陕西兴平东南)。汉王二年(前205年)六月,城破自杀。
Q3: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?
战国时期有三位武安君,分别是赵苏秦、秦白起、赵李牧。最著名的武安君自然是白起了。
关于秦国白起“武安君”的由来。《史记》卷五《秦本纪》记载:“二十九年,大良造白起攻楚,取郢为南郡,楚王走。周君来。王与楚王会襄陵。白起为武安君。”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认为“武安君”得名由来是“言能抚养军士,战必克,得百姓安集,故号武安”。却接着说明战国武安“故城在(潞)(洺)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。七国时赵邑,即赵奢救阏与处也。”这里仿佛说白起武安君既有封号,也有封地,封地不在白起所拔楚地附近,却在不属于秦国国土的赵国武安。诸祖耿《战国策》注引崔适曰:“秦亦以是明封白起,但有名号耳,无封邑”,又“白起为武安君是名号侯之滥觞也,无封邑但有名号而已”。
至于苏秦、李牧的“武安君”封号及封地,与赵国或赵武安有着密切关系。《战国策》卷三:“(苏秦)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言,赵王大悦,封为‘武安君’,受相印。”诸祖耿注:“赵先以封苏秦,后又以封李牧。”“苏秦封武安君,盖其食邑也。”苏秦的封君不临土不治民,只是收取税赋,如同一般官僚的禄田。李牧的武安君名号才是实至名归的,是既有封君,又有封地。
汉高祖刘邦曾与群臣评论三个武安君,到底谁更贤明?高皇帝谓群臣曰:“吾少也贱,尝习于战国而未竟也。夫三武安君敦贤?”
高帝身边的辩士陆贾称赞了武安君苏秦,陆贾称赞苏秦以三寸之舌,不假尺棰寸兵而西胁秦。舞阳侯樊哙则不认同陆贾的说法,他赞扬的是白起,樊哙称赞白起战功丰硕,认为自蚩由以还,未有如此战绩。季布则赞扬了李牧,季布称赞李牧率领当时赵国弱兵,北摧胡人,西遏强秦,扭转局势,反弱为强。
三个武安君在历史上各有开创建树之功,陆贾、樊哙、季布三人也皆就自己的特长与境遇发论,难分高下。高帝最后赞赏季布的看法:“善夫!季将军之言,将矣。”
Q4: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称号是什么,封谁谁死,简直是未解之谜?
武安君这个称号简直就是“封谁谁死”。这一个称号可以说是所有武将的最高职称了,也是他们终生的向往。这种称号也只有在各国战乱的时候才会被各国君王封给手下大将,因为这代表着这个将领杀敌无数,以一个人的文治武功镇压了其他国家。
提起武安君大家都会想到白起,确实他这一任武安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。他所有的战争都是以胜利告终的,从来没有失败过,简直就是开挂了。同时他也是最恐怖的一位将军了,他坑杀了40万俘虏,虽然有很多理由,但是他的狠心是不可否认的。
可能也正是因为白起这样的表现,才会给他带来那样惨的结局。虽然他这样做全都是为了秦国,但是秦昭王不可避免的对他产生了想法,最后他更是被范雎这个小人害得自杀身亡。
当时另外一位被封为武安君的还有楚国的项燕,可惜当时白起比他早出生了一段时间,而且早就已经自杀身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不然两人可以比一比,到底谁才是最厉害的武安君。想想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多么厉害,但是他派了几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,却还是被项燕带领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,只能战败回了秦国。
也正是因为这次战败,秦始皇更加的重视楚国了,他派了大将王翦举全国之力攻打楚国。这一次项燕无可奈何了,毕竟双方相差太大了。而作为楚国武安君的他,根本不可能投降,只能选择自杀。剩余几位武安君下场也挺惨的。
Q5: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?
中华民族从创立以来从黄河流域一小部落,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第一,土地第三的大国。靠的不仅是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”海纳百川的情怀,也靠着“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”的军威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神。
第一“武安君”白起
说起“武安君”白起大家从 武安 二字可以看出,他的军功有多大。一生大大小小70余战,杀得关东诸侯闻风丧胆,在“长平之战”中更是让“人屠”之名传遍天下。
第二“冠军侯”霍去病
霍去病作为汉军破击匈奴的核心人物,创造了超时代战法“闪电战”,纵横漠北用匈奴的战术来击败匈奴人。“冠军侯”之名永远是匈奴人的噩梦,匈奴人悲哀的唱到“失我焉支山,令我妇女无颜色。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”,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的军功达到顶峰,追击匈奴一千多里,来到如今贝加尔湖地区,“封狼居胥”而还。
第三“光武帝”刘秀
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打仗的皇帝可能就是这位“光武帝”了,在昆阳之战中他在内无兵源外无援军的情况下,用本部3千多人硬是击败了王莽的百万大军,此战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
第四“武悼天王”冉闵
在那个中原四面皆财狼的时代,中原汉族人被当成“两脚羊”被吃的快灭种的时候。冉闵出现了,作为军人出身的皇帝,以雷霆手段沉重打击了塞外入侵中原之游牧民族的嚣张气焰,在百年战乱中挽救了数百万汉族百姓的生命,保护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,对汉人来说,他是毋庸置疑的战神。
第五“白袍将军”陈庆之
陈庆之字子云,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。打仗喜欢骑马白马穿素衣,因此被称为白袍将军。公元529年,梁朝名将陈庆之率7000部队进攻北魏,创造了140天打下32座城、击败50余万敌军的神话。这个堪比“光武帝”刘秀的战绩被誉为奇迹。如此军功古今有几人?
第六“汾阳郡王”郭子仪
说起郭子仪就不得不说“安史之乱”,那一次叛乱几乎就把唐朝送进坟墓。家贫出孝子,乱世现忠臣。郭子仪就是在这个时候接手唐军平乱,靠着个人军事能力,挽救了唐王朝。后来吐蕃趁唐朝虚弱攻破长安,又是郭子仪只生前往回纥借来援军打退了吐蕃,光复长安,他对唐朝简直有再造之功。如此军功恐怕也是多数人难以企及的。
第七“精忠报国”岳飞
“壮士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,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代战神岳飞横空出世。他坚持抗金,带领军队在10多年里与金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,战无不胜。1140年,他派兵北伐,先后在郾城和颍昌大败金兀术的“铁浮屠”和“拐子马”,进军朱仙镇。可就在“直捣黄龙”之际被十二道金牌诏回。1142年1月,岳飞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被朝廷杀害于风波亭。
第八“抗倭名将”戚继光
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屡遭倭寇洗劫,倭寇杀人放火无恶不作。不过明朝政府也拿倭寇束手无策,主要是因为倭寇极其凶猛。有时十几个倭寇就敢横行州府,官军与之交战败多胜少。直到戚继光的到来,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战法。独创“鸳鸯阵”,倭寇对上鸳鸯阵阵就像遇到了克星。几次交手“戚家军”几乎无一伤亡,而倭寇却死成了串。戚继光治倭几年时间,把明朝东南沿海的大患彻底拔出。让日本直到三百多年后才敢再来横行中华。
第九“天炉”薛岳
薛岳原名薛仰岳,字伯陵,绰号“老虎仔”,广东韶关人。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 一级上将。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,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,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,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。战后薛岳一直活了103岁,可为长命百岁。
第十“横刀立马”彭元帅
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。彭德怀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,从红军时期就担任军团长,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,亲自指挥了“百团大战”,极大的打击了日寇。解放战争以3万人对抗胡宗南20几万大军。彭总最让人称道就是“抗美援朝战争”,让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军之力独抗联合国十七国联军,打出了中国的军威,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,打出了新中国本土60几年的和平。可以说他就是新中国的“战神”!
Q6:历史上有哪几个人被封为武安君?他们有什么功绩?
武安者,以武功治世、威信安邦誉名!最早出自西周,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“武安”,武安君亦如此,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。“君”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。《仪礼?丧服》篇讲:“君,至尊也。”郑玄注:“天子、诸侯及卿、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”唐贾公彦又疏道:“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。”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,一是据有土地;二是属有臣子。白起数立战功,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。《正义》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:“言能抚养军士,战必克,得百姓安集,故号武安。”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,赵王谓“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”,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。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,曾击败名将李信,大挫秦师,但生不逢时。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。苏秦为合纵长,并佩六国相印。回到赵国后,赵王封他为武安君。
关于武安君有几个和武安君是什么爵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武安君有几个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湿度46%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武安君有几个,以及武安君是什么爵位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秦灭六国时,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?
- 秦国历代名臣名将
- 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?
- 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称号是什么,封谁谁死,简直是未解之谜?
- 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?
-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被封为武安君?他们有什么功绩?
Q1:秦灭六国时,秦国有那些厉害的将领?
1、王贲
王贲,生卒年不详,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,秦朝著名将领,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。
公元前226年,王贲大败楚军,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。公元前225年,王贲水淹大梁,灭亡魏国。公元前222年,王贲夺取辽东,灭亡燕国,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。公元前221年,灭亡齐国,自此秦国统一六国,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。公元前219年,王贲随秦始皇东巡。其后事迹不详。
2、李信
李信,生卒年不详,字有成,槐里(今陕西咸阳兴平东)人,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。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。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,先是一路凯歌,后被楚将项燕大败。
秦王政二十一年(前226年),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,以轻装骑兵突进大败燕太子丹,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(故治在今北京市)坚守。不久,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,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,李信率军紧追不舍。
代王赵嘉致信给燕王喜说:“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,是想得到太子丹。如果大王能杀太子丹献给秦王,燕国就能保住。”燕太子丹逃到衍水(今辽宁太子河),当时李信带着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。
此时燕王喜派人斩杀燕太子丹,并将其首级献给秦国,但李信与王贲却没有停止进攻,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。至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年),秦军俘虏燕王喜,燕国灭亡。
3、蒙毅
蒙毅(?―前210年),秦朝时期的将军,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。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,蒙家三代蒙骜、蒙武、蒙恬与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,出生入死,夺得了几十座城池。
为秦始皇统一中国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蒙毅在内为秦始皇出谋划策,被誉为忠信大臣。蒙毅、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,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,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,官拜上卿。
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,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,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。秦二世继位后,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,被秦二世囚禁杀害。
4、王翦
王翦(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),关中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,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,消灭燕、赵;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。
王翦是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县)人,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推演,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,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。少年时就喜欢军事,侍奉秦始皇。
秦始皇十一年(前236年),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,王翦领军只十八天,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,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,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。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,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。
5、白起
白起(?—公元前257年),《战国策》作公孙起,战国时期秦国郿县(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)人,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、秦国名将,兵家代表人物。
白起善于用兵,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——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。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,攻陷楚国国都郢城。
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,功勋赫赫。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歼灭近百万敌军,被封为武安君。
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、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、统帅,《千字文》将他与廉颇、李牧、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,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秦朝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秦始皇
Q2:秦国历代名臣名将
1、白起
白起(?—公元前257年),芈姓,白氏,名起,郿邑(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)人。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、“兵家”代表人物。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。
熟知兵法,善于用兵,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。辅佐秦昭王,屡立战功。伊阕之战,大破魏韩联军;伐楚之战,攻陷楚都郢城。长平之战,重创赵国主力。
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受封为武安君。功高震主,得罪应侯,接连贬官。秦昭襄王五十年(前257年),赐死于杜邮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、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、统帅,白起与廉颇、李牧、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,名列武庙十哲。
2、王翦
王翦(生卒年不详),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东北)人,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、杰出的军事家。
少时喜欢军事,随侍秦王嬴政。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,扫平三晋地区。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,消灭楚国。
联同儿子王贲,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。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,与白起、李牧、廉颇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
司马迁《史记》认为:王翦作为秦国将领,平定六国,功绩卓著,被秦始皇尊为太师。可惜,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,巩固国家根基。和白起比较,可谓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

3、司马错
司马错,生卒年不详,少梁(今陕西韩城南)人。战国时期秦国名将,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,历仕秦惠文王、秦武王、秦昭襄王三朝。
早年学习纵横家。曾跟相国张仪有过争论,主张“得蜀即得楚”。秦惠文王九年(公元前316年),率军灭亡蜀国,平定陈庄之乱。
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280年),率军南下东攻楚国,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(今湖北西北部)之地。其后事迹不详。
4、王龁
王龁(?-公元前244年),亦作王齮,号信梁,战国末期秦国将领,王龁经历三代秦王,为秦国宿将。
公元前260年,长平之战中,白起为上将军,王龁为副将,大败赵国。公元前259年,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。公元前258年,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,但未能攻克,楚、魏联军大败秦军。
公元前257年,王龁继续攻打邯郸,但依旧未能攻克。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,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,王龁撤围逃奔秦军增援部队所在的汾城附近。
不久王龁进攻汾城,随即攻克魏国的宁新中。公元前247年,王龁攻克上党各城,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。公元前244年,王龁去世。
5、章邯
章邯(?―公元前205年),秦朝著名将领,上将军。秦二世时任少府,为秦朝的军事支柱,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)九月,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,屡战屡胜。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,迫陈胜遁走。
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、田儋、项梁,移师渡河攻赵。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,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,随项羽入关。
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秦人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,分别为雍王、塞王、翟王,号称“三秦”。
楚汉战争中,章邯在汉王元年(前206)八月,与刘邦军屡战不利,退保废丘(今陕西兴平东南)。汉王二年(前205年)六月,城破自杀。
Q3:历史上总共有几个武安君?
战国时期有三位武安君,分别是赵苏秦、秦白起、赵李牧。最著名的武安君自然是白起了。
关于秦国白起“武安君”的由来。《史记》卷五《秦本纪》记载:“二十九年,大良造白起攻楚,取郢为南郡,楚王走。周君来。王与楚王会襄陵。白起为武安君。”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认为“武安君”得名由来是“言能抚养军士,战必克,得百姓安集,故号武安”。却接着说明战国武安“故城在(潞)(洺)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。七国时赵邑,即赵奢救阏与处也。”这里仿佛说白起武安君既有封号,也有封地,封地不在白起所拔楚地附近,却在不属于秦国国土的赵国武安。诸祖耿《战国策》注引崔适曰:“秦亦以是明封白起,但有名号耳,无封邑”,又“白起为武安君是名号侯之滥觞也,无封邑但有名号而已”。
至于苏秦、李牧的“武安君”封号及封地,与赵国或赵武安有着密切关系。《战国策》卷三:“(苏秦)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言,赵王大悦,封为‘武安君’,受相印。”诸祖耿注:“赵先以封苏秦,后又以封李牧。”“苏秦封武安君,盖其食邑也。”苏秦的封君不临土不治民,只是收取税赋,如同一般官僚的禄田。李牧的武安君名号才是实至名归的,是既有封君,又有封地。
汉高祖刘邦曾与群臣评论三个武安君,到底谁更贤明?高皇帝谓群臣曰:“吾少也贱,尝习于战国而未竟也。夫三武安君敦贤?”
高帝身边的辩士陆贾称赞了武安君苏秦,陆贾称赞苏秦以三寸之舌,不假尺棰寸兵而西胁秦。舞阳侯樊哙则不认同陆贾的说法,他赞扬的是白起,樊哙称赞白起战功丰硕,认为自蚩由以还,未有如此战绩。季布则赞扬了李牧,季布称赞李牧率领当时赵国弱兵,北摧胡人,西遏强秦,扭转局势,反弱为强。
三个武安君在历史上各有开创建树之功,陆贾、樊哙、季布三人也皆就自己的特长与境遇发论,难分高下。高帝最后赞赏季布的看法:“善夫!季将军之言,将矣。”
Q4: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称号是什么,封谁谁死,简直是未解之谜?
武安君这个称号简直就是“封谁谁死”。这一个称号可以说是所有武将的最高职称了,也是他们终生的向往。这种称号也只有在各国战乱的时候才会被各国君王封给手下大将,因为这代表着这个将领杀敌无数,以一个人的文治武功镇压了其他国家。
提起武安君大家都会想到白起,确实他这一任武安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。他所有的战争都是以胜利告终的,从来没有失败过,简直就是开挂了。同时他也是最恐怖的一位将军了,他坑杀了40万俘虏,虽然有很多理由,但是他的狠心是不可否认的。
可能也正是因为白起这样的表现,才会给他带来那样惨的结局。虽然他这样做全都是为了秦国,但是秦昭王不可避免的对他产生了想法,最后他更是被范雎这个小人害得自杀身亡。
当时另外一位被封为武安君的还有楚国的项燕,可惜当时白起比他早出生了一段时间,而且早就已经自杀身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不然两人可以比一比,到底谁才是最厉害的武安君。想想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多么厉害,但是他派了几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,却还是被项燕带领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,只能战败回了秦国。
也正是因为这次战败,秦始皇更加的重视楚国了,他派了大将王翦举全国之力攻打楚国。这一次项燕无可奈何了,毕竟双方相差太大了。而作为楚国武安君的他,根本不可能投降,只能选择自杀。剩余几位武安君下场也挺惨的。
Q5: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?
中华民族从创立以来从黄河流域一小部落,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第一,土地第三的大国。靠的不仅是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”海纳百川的情怀,也靠着“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”的军威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神。
第一“武安君”白起
说起“武安君”白起大家从 武安 二字可以看出,他的军功有多大。一生大大小小70余战,杀得关东诸侯闻风丧胆,在“长平之战”中更是让“人屠”之名传遍天下。
第二“冠军侯”霍去病
霍去病作为汉军破击匈奴的核心人物,创造了超时代战法“闪电战”,纵横漠北用匈奴的战术来击败匈奴人。“冠军侯”之名永远是匈奴人的噩梦,匈奴人悲哀的唱到“失我焉支山,令我妇女无颜色。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”,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的军功达到顶峰,追击匈奴一千多里,来到如今贝加尔湖地区,“封狼居胥”而还。
第三“光武帝”刘秀
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打仗的皇帝可能就是这位“光武帝”了,在昆阳之战中他在内无兵源外无援军的情况下,用本部3千多人硬是击败了王莽的百万大军,此战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
第四“武悼天王”冉闵
在那个中原四面皆财狼的时代,中原汉族人被当成“两脚羊”被吃的快灭种的时候。冉闵出现了,作为军人出身的皇帝,以雷霆手段沉重打击了塞外入侵中原之游牧民族的嚣张气焰,在百年战乱中挽救了数百万汉族百姓的生命,保护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,对汉人来说,他是毋庸置疑的战神。
第五“白袍将军”陈庆之
陈庆之字子云,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。打仗喜欢骑马白马穿素衣,因此被称为白袍将军。公元529年,梁朝名将陈庆之率7000部队进攻北魏,创造了140天打下32座城、击败50余万敌军的神话。这个堪比“光武帝”刘秀的战绩被誉为奇迹。如此军功古今有几人?
第六“汾阳郡王”郭子仪
说起郭子仪就不得不说“安史之乱”,那一次叛乱几乎就把唐朝送进坟墓。家贫出孝子,乱世现忠臣。郭子仪就是在这个时候接手唐军平乱,靠着个人军事能力,挽救了唐王朝。后来吐蕃趁唐朝虚弱攻破长安,又是郭子仪只生前往回纥借来援军打退了吐蕃,光复长安,他对唐朝简直有再造之功。如此军功恐怕也是多数人难以企及的。
第七“精忠报国”岳飞
“壮士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,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代战神岳飞横空出世。他坚持抗金,带领军队在10多年里与金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,战无不胜。1140年,他派兵北伐,先后在郾城和颍昌大败金兀术的“铁浮屠”和“拐子马”,进军朱仙镇。可就在“直捣黄龙”之际被十二道金牌诏回。1142年1月,岳飞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被朝廷杀害于风波亭。
第八“抗倭名将”戚继光
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屡遭倭寇洗劫,倭寇杀人放火无恶不作。不过明朝政府也拿倭寇束手无策,主要是因为倭寇极其凶猛。有时十几个倭寇就敢横行州府,官军与之交战败多胜少。直到戚继光的到来,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战法。独创“鸳鸯阵”,倭寇对上鸳鸯阵阵就像遇到了克星。几次交手“戚家军”几乎无一伤亡,而倭寇却死成了串。戚继光治倭几年时间,把明朝东南沿海的大患彻底拔出。让日本直到三百多年后才敢再来横行中华。
第九“天炉”薛岳
薛岳原名薛仰岳,字伯陵,绰号“老虎仔”,广东韶关人。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 一级上将。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,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,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,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。战后薛岳一直活了103岁,可为长命百岁。
第十“横刀立马”彭元帅
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。彭德怀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,从红军时期就担任军团长,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,亲自指挥了“百团大战”,极大的打击了日寇。解放战争以3万人对抗胡宗南20几万大军。彭总最让人称道就是“抗美援朝战争”,让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军之力独抗联合国十七国联军,打出了中国的军威,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,打出了新中国本土60几年的和平。可以说他就是新中国的“战神”!
Q6:历史上有哪几个人被封为武安君?他们有什么功绩?
武安者,以武功治世、威信安邦誉名!最早出自西周,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“武安”,武安君亦如此,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。“君”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。《仪礼?丧服》篇讲:“君,至尊也。”郑玄注:“天子、诸侯及卿、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”唐贾公彦又疏道:“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。”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,一是据有土地;二是属有臣子。白起数立战功,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。《正义》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:“言能抚养军士,战必克,得百姓安集,故号武安。”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,赵王谓“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”,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。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,曾击败名将李信,大挫秦师,但生不逢时。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。苏秦为合纵长,并佩六国相印。回到赵国后,赵王封他为武安君。
关于武安君有几个和武安君是什么爵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武安君有几个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紫外线很弱